关于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认识滞后,很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悲剧。基于这一现状,姜堰二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了一定的位置,与学校其他工作一起思考、部署、安排。本文来自大秘书,成立于2002年的辅导室。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和学生倾诉心声的“贴心室”,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创立初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在学习、就业、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面临着高考这一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的坎。家长、老师、社会、全国都关注。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忽视了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近三年来为学生设计的心理问卷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在专家云集的高中,学术竞争非常激烈。每一次考试不仅是对学习知识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的考验。很多学生对于考试都很紧张,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被老师、家长责备,会被同学瞧不起。产生焦虑。这种现象在高三尤为突出,约占50%。
第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重点高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良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此外,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常受到“宠爱”。他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使人际关系不协调。这一群体的学生约占20%。
第三是缺乏自信。由于家长和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太高,他们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智力不够好,这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否考上好大学“不清楚”,缺乏自信。这一群体的学生约占10%。
第四是男女关系问题。随着高中生身体发育的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表现为“总想见到他(她)”、“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的心情和他(她)说话时总是会变”“我很兴奋”,甚至“我爱上了×××”等等,结果我感到焦躁不安,甚至成绩下降。由于男女之间的麻烦,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这一群体的学生约占20%。
上述情况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学校党支部、校委研究,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咨询室。经市相关工委沟通和市教育局支持,2002年,学校聘请了一位具有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实践经验的教育家担任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解放了紧张的教学。空间。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子和专用电话。房子虽不大,但温馨、友善、亲近学生、方便学生。
方法与效果
一是利用咨询室作为平台,提供心理护理。心理咨询室秉承“以人为本,面向学生、家长,开放、倾听、解决问题、温暖你我”的原则。每天开放,开放时间安排在课间练习、活动课、晚饭前后,方便学生走近它、亲近它、有话要说。 C同学因学习压力大,多次来到咨询室咨询。导师李婉华给了他慈父般的关怀,帮助他分析学习方法,为他解除压力,让他放松心情,轻装上阵,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学生小W(女)追求所谓的“时尚”,想要找到心中的“他”,寻找“学习的动力”。她陷入空虚和痛苦,成绩急剧下降。在接待小W的过程中,导师既深情又理性,帮助她从友情、友情的角度正确认识异性关系,并没有把男女问题贴上“爱情”的标签,让女孩及时调整了心态,学会了情绪的转移和升华,成绩很快就上升到了班里前20名。学生小L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缺乏家人的照顾,自暴自弃。他经常去机房,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心疼。在接待这位同学时,指导老师首先给予了他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然后用负责任的语言指出了他的优点和缺点,与老师和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并给予了他宽容的等待,最终使这个孩子有了能力他取得了进步,考上了大学,并与心理咨询师成为了朋友。
经过几年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接待在校学生1300余人,非在校学生350余人,家长300余人;电话咨询100余次;超过100次上门服务;以及200多条回复。人次。甚至有扬州、盐城等地的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在校内外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是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协助心理疏导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学生中举办“消除后顾之忧,勇敢走进咨询室”、“压力与沟通”、“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昂首挺胸面对挫折”、“面对新形势”等活动。旅途》《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们,你心理健康吗》《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谈人际交往》与高中生》等讲座,使18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更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新生入学时,谈论“面对新的征程应该有哪些心理准备”;对于高中生的考前辅导,他们讲的是“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更加系统的心理教育达到了“两高一低”的效果,即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录取率,降低了犯罪率。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率逐年提高:2002年学生280人,2003年学生340人,2004年学生450人,今年学生超过500人。学生犯罪率全市最低,目前无学生犯罪。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和学校。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起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的精神疾病也都有家庭原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他们将心理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先后在学生家长中开设了“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从具体事例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健康、平和的心态”等课程。 “如何看待孩子高考”、“孩子为何沉迷网络”等讲座吸引了超过12000名家长观众。
四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召开《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改造工作》《对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等讲座,研讨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用。建议青年教师、班主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以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理解、包容学生,落实无过错男女学生交往时,不把心理问题贴上道德问题的标签,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成长。心理教师逐渐成为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班主任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或者自己情绪处于低谷时,与心理老师交流后总能得到一些启发。更好的结果。
几年来,姜堰市二中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的主要经历是:
第一,是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矛盾。辅导员不仅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还与他们谈论人生、价值观、学习方法,并用积极的建议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教育。小小的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和心灵交流的温馨小屋。
第二个是学习加油站。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学生希望取得高分。然而,由于学习方法、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渴望得到帮助。例如,一位姓于的学生在高考前精神不稳定。模拟考试时好时坏,考前他很紧张。经过两次辅导,该学生的成绩比重点本科要求高出40分,被江苏大学录取。家长和学生都非常满意。
三是人生路上的指引站。有一次,心理咨询室收到一封“迷茫女孩”署名的信。信中说,她从奶奶那里拿了280元钱。她心理极其矛盾,每天都陷入无名的恐惧之中……心理咨询师李婉华收到这封信后,及时回复了“迷茫的女孩”,并找到了女孩。他邀请她到心理咨询室讨论解决方案以及从这件事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经验教训本文来自大秘书。目前,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了班级的生活委员。
四是相关矛盾协调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心理咨询室成了一些矛盾的协调站。李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了误会。老师非常生气,命令他的父母连夜从乡下来到学校,把这个学生接回来。本案经心理咨询老师调解,双方达成谅解,师生关系缓和。
启示与建议
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姜堰市第二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1。各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情绪波动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情绪波动、变化较大,需要倾诉、交流。咨询无疑是他们倾诉的好地方。建议全市每所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护理,并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拓展其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分层、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2。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专业渠道与非专业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业渠道是以心理咨询室为主渠道实施心理咨询、开展专业心理教育课程等;非专业渠道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德育活动、学校各项管理中。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利用不同的教学渠道、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三阶段教学结构的创设,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一段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第二段是利用创设的提问氛围,在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中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段是巩固和拓展第二段阶段的学习内容,加强心理道德修养。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学生健康人格和优秀心理素质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从目前情况看,不少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因此,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让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份工作,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四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搭建家长与学校对接的绿色通道。学校要经常联系家长,通过家长会、家长教师学校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咨询,实现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构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绿色通道。
3。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社区要关心青少年成长,支持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文化场所的监管,减少不良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事件发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宣传教育。 ,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保障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下一代。